让每一朵花儿都开放
莘县二中 魏庆光
1989年7月,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我踏入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从事教师工作已经22年了。在三尺天地间,我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用真情和爱心浇灌着一棵棵幼苗茁壮地成长。为了教育事业,我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奉献自己的一生。
一、 初试牛刀创佳绩
工作伊始,我心怀梦想,走进二中,踏上讲台。我严格要求自己,自费订阅《生物报》,及时收集生物专业的最新动态,并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准备每一个教案、每一个讲授环节,认真批阅每一份作业。在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勇于质疑,使学生在讨论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思路和视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一分辛苦,一分收获,1991年,在全县教学评比中获第三名的好成绩。这给了当时的我莫大的鼓舞,从此,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当中去。仿佛是不知不觉间,我的课收到了所有学生的欢迎。
二、 忠于教育事业、默默奉献青春
时间到了1993年,当时的高考改革,使生物学科失去了高考地位。这曾给当时的我带来了不小的迷惘,内心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失落感。但迷惘与失落之后,是深深的思索。我深知生物学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地位,也极为明了让学生具备初步生物学素养的主要意义。故而,我在较短的时间内转换心态,认为当时那一举措反而可以使我放下高考的沉重压力,以一种更为轻松愉悦的心态从事课堂教学。尽管当时生物只是会考科目,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热爱我的课堂,我们的生物课反而上得比以前更为有趣、高效——不少学生在高校选择生物学专业便是明证。
三、 “生物哥”的奥赛梦
莘县二中29级学生中,有一个叫张红军的同学。这个同学家境较为困难,在学习上刚入学时也颇为吃力。但我在生物课上发现这个学生悟性较高,是一个难得的可造就之才。于是,我三番五次地找他谈心、交流。渐渐地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之所以在学习上较为吃力,是因为他一是关心自己的家庭,二是因为他的外语成绩极差。了解了这些,我对他开展了极为细致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一个人只有通过刻苦努力地学习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家庭。另外,身为生物教师的我时不时地利用自己的外语积淀指导他进行外语学习。通过这些努力,张红军同学的思想疙瘩彻底解开,极为阳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可能正是有了这段经历,张红军对生物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内外他广泛学习生物学知识,勇于思索、探究,逐步地成为了班内乃至全校知名的“生物哥”。看到这一现象,我内心极为兴奋,引导他向高中生物学科纵深处学习。不久,他参加了当年的全国生物奥赛,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竟然获得了省一等奖的佳绩。只有我清楚,这个成绩的取得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多少个日日夜夜,我和他呆在实验室里,手把手地传授基础知识,培养他的动手实验能力……2000年高考,他再创佳绩,考取了聊城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到莘县实验高中任教,教学成绩也极为突出。直到现在,我们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从“生物哥”的奥赛梦中,我领悟到,身为人民教师,要从内心关心、关爱学生,脚踏实地地将“因材施教”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四、 教学科研双丰收
多年来,身为一线教师,我深知教科研对我们的主要作用。所以,在日常教学之外,我努力投身于教科研工作之中。我注重思索,注意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落实到文字上。多年来,我在各级刊物上共发表了诸如《生物学实验教学》《新课改下的生物课堂》《如何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十几篇论文,反响良好。
就在去年,我积极加入到国家级课题“青少年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之子课题“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现状调查研究”的研究队伍中去,在日常的研究工作中,我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使这一课题顺利开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这么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
廿二年教海生涯,少不了风风雨雨;廿二年人生经历,饱含着喜乐艰辛。我说不出别的深刻感受,对照张潮所说的“五福”,我倒颇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福之人:我经常说,每名学生都是一朵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每朵花都开得鲜艳、灿烂,这也将是我的毕生追求!也许,让每名学生都茁壮成长,将是我们为人师的最大幸福。
|